近日,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血管内科3病区团队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施了鄂西北地区首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术,为一位长期饱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困扰和煎熬的高危患者石先生解除了病痛。这一里程碑式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十堰市人民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更为复杂心脏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更安全、更精准的微创治疗新路径,让其看到重获“心”生的曙光。

58岁的石先生,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一种症状的折磨。每当活动或饱食后,他便感到胸闷、胸痛,这些症状如同沉重的枷锁,严重束缚了他的日常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先生的病情日益加重,症状也愈发严重。
为了寻求治疗,石先生辗转多地,四处寻医,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但病情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在绝望之际,他来到了十堰市人民医院心内3病区,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转机。
入院后,心内3病区的专家团队对石先生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通过心脏超声、左心室造影等多项检查,同时结合石先生的症状和病史,专家们最终确诊其患有肥厚型心肌病。
“这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以心室壁增厚为主要特征,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据心内3病区谭利国主任介绍,肥厚型心肌病的传统治疗方案有外科开胸切除增厚心肌和经导管化学消融,但前者创伤大、恢复慢,后者则需依赖放射性引导,风险较高。
面对石先生的病情,专家们深知传统治疗方案均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局限性,因此为其建议了一种更为安全、精准的治疗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这种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势。”谭利国主任介绍,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微创治疗技术,它通过在肋间开一个小切口,利用超声的实时精准引导,将射频针经皮穿刺至肥厚室间隔部位,通过热能消融增厚心肌,使局部心肌坏死、变薄,从而疏通左室流出道,改善心脏的血液流动,减轻患者症状。
针对石先生的具体情况,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心内3团队高度重视,组织了多学科专家进行了详细的病例讨论,充分评估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手术风险。在与石先生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专家们决定为他实施鄂西北地区首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手术当天,由心内3团队负责人谭利国博士领衔,吴冰博士等组成的手术团队与超声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等多学科专家紧密协作,共同为这场手术保驾护航。术中,在超声的实时精准引导下,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精准定位了肥厚心肌部位,并顺利完成了射频消融操作。整个手术过程进展顺利,石先生的生命体征始终平稳。

术后,石先生恢复良好,胸闷、胸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和治疗,石先生顺利出院。这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石先生带来了“心”的希望,更彰显了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和高超技术水平。
作为鄂西北地区率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团队,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心内3团队在肥厚型心肌病治疗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鄂西北地区此类技术的空白,更为复杂心脏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更安全、更精准的微创治疗新路径。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未来,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心内3团队将继续秉持“高品质服务”的宗旨,加大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力度。同时,他们也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疗法,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患者为中心,用精湛的医术和细心的服务,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