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堰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成功为一名复杂气道狭窄的食管癌转移患者实施高难度介入手术。该患者因食管恶性肿瘤广泛转移导致气道严重狭窄,在生死边缘获得新生,再次彰显了该中心在急危重症气道管理领域的领先实力。
气道狭窄,患者命悬一线
52岁的唐先生半年前确诊食管鳞癌,历经手术及多次放化疗后出现肺、纵隔等多处转移。1月前因支气管狭窄于外院植入左侧主支气管支架,此次突发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急诊入院。胸部CT显示肿瘤已压迫、侵犯气管及双侧主支气管,肿瘤的外压作用及原支架两端新生物增生导致气道二次狭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血氧饱和度间断下降,窒息风险高,生命危在旦夕。
精准施策破解呼吸困局
术前通过气管镜评估患者气道多处重度狭窄,支架两端新生物几乎将管腔堵死,且新生物触之易出血。面对复杂病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朱建勇教授团队迅速启动MDT诊疗机制。经充分评估,决定实施“硬镜下Y型覆膜金属气道支架植入术+气道新生物消融术”。在朱建勇主任统筹下,尹义平、张立波、樊恭春、桂萍等专家组成攻坚团队,联合麻醉科实施精准麻醉。经过1小时精细操作,成功打通3处关键狭窄段,并进一步利用氩气刀、电凝探头、冷冻探头对气道内新生物进行消融,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立即回升至98%,实现从“窒息边缘”到“畅快呼吸”的转变。
尖端技术铸就生命防线
“这类广泛性恶性气道狭窄的救治,需要毫米级的精准操作。”朱建勇主任介绍,中心近年来构建了以电磁导航、硬质气管镜、氩气刀等为核心的气道介入体系,常规开展Y型支架植入、气道瘘封堵、气道球囊扩张等高难度技术,年完成复杂气道介入手术100余例,救治成功率居省内同级医院前列。
作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该中心打造了24小时气道急救绿色通道,建立覆盖鄂豫陕渝的呼吸介入诊疗中心。针对肿瘤转移性气道病变,形成以气道介入治疗为核心,联合经皮介入、经血管介入等手段,逐渐形成了3D介入的综合诊疗模式,为众多“无处可医”的患者带来生机。
目前唐先生生命体征已趋于平稳,后期该团队将继续针对感染、食管恶性肿瘤等难题实施进一步诊治。家属感激地说;“辗转多家医院无果,是十堰人医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此次救治不仅展现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更标志着我中心在复杂气道疾病诊疗领域达到较高水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邓吉坤来稿)
术中情形

术前气管情况

术后气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