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险要命 胃肠外科2病区紧急疏通八旬老人肠梗阻
现代年轻人压力大、工作忙、时间不固定、上厕所也需要争分夺秒,有时候错过就变成一场持久战,同样地,老年人伴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身体机能下降,缺乏运动,营养不均衡,排便习惯不规律,也会造成排便不畅,多数人会认为“我只是便秘了!”殊不知,肠道梗阻也容易被常识掩盖造成不良后果。
近日,我院胃肠外科2病区接诊一名83岁的老人,家属描述老人仅仅是多日排便不畅伴随食欲下降,就是到专科门诊来洗肠解决大便的问题。殊不知,经过医生检查患者腹部膨隆,可能不是简单的便秘的问题;随后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当天下午给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入院后行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为“乙状结肠肿瘤性病变、肠梗阻”。胃肠外科2病区以主任王恒带领的专家团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手术指针;经过与家属沟通后,需行手术探查,同时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就此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治行动。
术中证实乙状结肠处存在直径约6cm的肿瘤,导致肠道严重狭窄,近端肠管扩张,小肠淤积大量内容物,如果不及时救治,随时可能引发肠坏死。历时2小时20分钟完成“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结肠造口术+小肠切开减压术+腹腔探查术”。术中,团队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精准切除肿瘤,清除小肠淤积物约2500ml,并在左下腹建立人工肛门,确保肠道通畅。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转入病房密切监护。
术后,患者腹胀明显,伤口感染及造口严重水肿等多重挑战。国际造口治疗师李玉梅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应用“结肠造口灌洗技术”促进堆积在肠道的粪便逐步排出,经过多次灌洗后,患者排出的大便坚硬如石,腹围从96cm下降到87cm,患者造口排气排便逐步畅通,快速恢复了从肠外营养过渡到口服营养;因患者腹腔污染严重,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医护团队采用“伤口负压治疗技术(NPWT)”加速创面愈合,结合湿性换药技术,仅一周便实现伤口的快速部分愈合。针对人工肛门护理,团队通过操作演示、模拟训练、手把手指导,患者家属出院前基本全面掌握了造口居家护理。
医护团队经过经过10天的系统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造口排便顺畅,伤口愈合良好。出院时,爷爷紧握医护人员的手说道:“本以为没救了,没想到医生不仅切了肿瘤,还给我造了个‘新门’!护士们日夜照顾,这份恩情我们全家永生难忘!”并将锦旗送到医护人员手中,锦旗上“医德高尚情暖人心,关爱患者胜似亲人”的字样,承载着对医护团队真挚的感激。
十堰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病区主任王恒博士提醒,乙状结肠肿瘤早期症状隐匿,常表现为便秘、腹胀或粪便变细,易被误认为普通肠道问题。若中老年人出现此类症状并伴随体重下降,需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此外,肠梗阻患者若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干预,避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医护团队技术的肯定,更见证了医患携手共克难关的温情。十堰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病区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精湛技术和人文关怀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