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教学正文

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一名危重新生儿

发布日期:2025-07-08    作者:     来源:     点击:

掌心托举希望 点亮生命之光

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一名危重新生儿


我院新生儿科再创生命奇迹!一名胎龄34周的早产儿,在历经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等多重生死考验后,在我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下重获新生!

患儿莹莹(化名)出生时体重仅有2000克,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便出现呼吸急促、颜面口唇发绀、反应差等危急情况,羊水呈血性。其母张女士(化姓)孕期合并高脂血症、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蛋白血症等疾病。新生儿救治团队第一时间给予气管插管接复苏囊正压通气,情况稍稳定后被立即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进一步治疗。入院后莹莹被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十分危重,救治难度极大。

面对危急的病情和脆弱的生命,我院新生儿科赵旸主任当机立断,带领救治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包括精确的静脉营养、呼吸机辅助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治疗、积极的抗感染,抗休克等。在医护人员24小时严密监护下、根据宝宝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

早产儿救治过程中常常面临呼吸关、循环关、喂养关和感染关,在救治过程中,医疗团队密切关注莹莹病情变化,根据不同阶段的发育特点,制定周密而精细的呼吸、循环、神经和营养等全方位综合管理。从呼吸机参数的每分钟微调到每天的奶量、静脉补液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护理专家在细若发丝的静脉中置入中心静脉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医护人员如同在刀尖上起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默默守护。

在救治过程中,宝宝出现严重且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被诊断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病情非常凶险,这无疑给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新生儿科团队迎难而上,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辅以精细的护理,24小时密切监护,莹莹由有创呼吸机逐渐过渡到无创呼吸机,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据悉,新生儿一氧化氮吸入治疗(iNO)是一种用于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严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的医疗手段,NO吸入能有效选择性扩张肺血管,减少肺内分流,从而实现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氧合,纠正缺氧,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重要治疗手段。

感染防控是决定存续与生存质量的核心战役。早产儿因免疫屏障发育不全、皮肤角质层薄如蝉翼,加之呼吸支持、静脉营养导管等生命维持措施,使其暴露于细菌、真菌及耐药菌感染的高危环境中。 医疗团队动态监测降钙素原、CRP等感染指标,采用“阶梯式抗感染策略”,帮助患儿顺利停用抗生素。

早产儿的肠道发育极不成熟,极易出现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甚至引起死亡。医疗团队采取精细化喂养策略——从每次0.5毫升的微量母乳开始,逐步拔除胃管,实现全经口喂养。

袋鼠式护理可以增强父母的信心和情感支持,在早产儿病情稳定后,让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来,教会他们照护方法,以便早产儿出院后可以快速回归家庭。护士向患儿父母详细讲解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护理要点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缓解他们因孩子早产而产生的极度焦虑与不安。让他们在护士的指导下,轻轻抚摸宝宝,进行简单的肌肤接触,还对父母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如奶瓶及母乳喂养技巧、口腔护理、更换尿布以及观察孩子细微体征变化等内容。宝宝父母经过培训后,开始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督下,亲自参与到宝宝们的日常护理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逐渐熟练掌握了各项护理技能,信心也越来越足。

经过医护团队30余天的全力救治以及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的持续推进下,莹莹的状况日益改善。从最初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到逐渐实现自主呼吸,从最初的一次0.5ml微量喂养到出院时候经口一次45ml,体重也稳步增长,顺利出院。出院当日,家属为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送上锦旗,对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精湛的医疗技术及暖心的护理表示诚挚感谢。

此次危重患儿的成功救治,不仅是我院新生儿科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有力证明,更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在未来,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将继续秉持着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执着,创造更多生命的奇迹。(王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