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教学正文

肠道里的“定时炸弹”——腺瘤性息肉

发布日期:2025-01-07    作者:     来源:     点击:

消化疾病中心

[肠道里的“定时炸弹”——腺瘤性息肉]

大肠息肉,就是生长在大肠粘膜表面的赘生物,发生原因不甚明了,它可以分布于结直肠的各个部位,尤以左半结肠和直肠较为多发。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40-50岁检出率可达10-30%,50岁以上检出率高达30-80%。

  近年数据显示,在40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检出率也在10%以上。肠息肉笼统的可以分为好的和坏的两类,好的一般不会癌变,后者即腺瘤性息肉。

研究发现,有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一般经历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30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道里的“定时炸弹”——腺瘤性息肉

01邪恶而冷血的潜伏者

 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悄无声息的潜伏在我们的肚里,在那里积蓄着力量,三年,五年,十年......待到时机成熟,腺瘤撕掉了伪装,露出了獠牙。这时我们的肠道和机体终于认识到它的可怕,警报四起,便血,便秘,腹痛,发热、消瘦。这时的我们开始疲于做各种检查,做手术,化疗,放疗,但已经于事无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凋谢。所以,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长了息肉,只有在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或者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等等,出现这些情况时候,往往病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发生了恶变。

 研究表明:对比切除肠息肉和未切除肠息肉的两类人群,切除肠息肉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几率降低了4倍左右 当然,肠息肉是的存在较为普遍,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癌变,也不必过于恐慌。大约有30%以上的中老年人都会存在肠息肉。但是,为了万无一失,在发现时,医生都会建议你切除并做病理分析。 一般来说,直径较大的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大结肠息肉约30年演变为癌前病变,5-10年演变为癌症,后浸润、转移

02 不同的肠息肉癌变程度不一样

增生性息肉

 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远侧大肠为多,较小,直径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单发或多发。这类息肉不发生恶变。

炎症性息肉

 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

 管状腺瘤

起源于直肠或结肠的良性息肉被称为腺瘤,并可进展成为癌变肿瘤。腺瘤十分常见,尤其是在50岁之后。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直径多<1cm,80%有蒂。此类息肉10年癌变率约1%-5%。

绒毛状腺瘤  

较少见,多为单发。以直肠最常见,其次为乙状结肠。此类息肉癌变率较高,较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10年癌变率达30-70%。

 混合状腺瘤

 这类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癌变率达23%。

03 早发现早切除是降低肠癌发生率的关键

 由于息肉演变成癌的过程非常漫长,如果能在萌芽状态就予以切除,就能有效阻断它的癌变之路。 退一步讲,即使癌变了,如果能早些时间发现,只要没有转移,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高达95%等到了晚期,癌细胞会离开结肠、直肠和小肠的薄壁组织,直接进入血流,可在人体内迅速扩散,晚期结直肠癌的 5 年生存率往往低于 20%。 如果伴有肝脏或肺的广泛转移,单纯手术就比较困难,即使采用很强的化疗、或靶向治疗,五年存活率也仅有10%左右。 及时做肠镜检查,有问题,就处理,没问题再过几年再复查。 4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做肠镜、肛门镜检查,可以早发现息肉、早切除,避免癌变。 肠镜不仅可以检查出早期肠癌,还可分辨肠息肉的性质、大小,医生可以据此直接对高危肠息肉进行同步无痛切除,患者仅需休息1小时左右即可自行离开,大大降低患者癌变的几率。而发现早期肠癌后,其治愈率可达90%左右。

04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需要开刀

 对于较小的腺瘤首选的治疗方案肠镜下摘除。内镜治疗手段众多,比如圈套器电切、EMR、ESD等。(1)隆起型病变IP型、I sp型以及IS型推荐使用圈套器息肉电切切除治疗。2)对于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的Ⅱa型、Ⅱc型、一部分Is型病变,推荐使用EMR治疗作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法。3)对于最大直径超过20mm且必须在内镜下一次性切除的病变、抬举征阴性的腺瘤及部分早期癌、大于10mm的EMR残留或复发再次行EMR治疗困难者、反复活检不能证实为癌的低位直肠病变,推荐使用ESD治疗4)不能取得患者同意、不能配合治疗、有出血倾向、心肺疾病不能耐受、生命体征不平稳、怀疑或证实肿瘤浸润超过黏膜下深层、肿瘤位置不利于内镜下治疗者,建议手术治疗5)对于较小的低位直肠腺瘤可考虑经肛直肠腺瘤切除术,对于距肛8cm以上、较大的、广基的以及怀疑有癌变的结直肠腺瘤可考虑开腹手术,对于需开腹手术才能切除的结直肠腺瘤也可以考虑腹腔镜手术


05 重视大肠癌的三级预防

  通过筛查、普查,对高危人群做肠镜检查可以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结直肠腺瘤或癌前病变,这是肠癌三级预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旨在改变生活方式。 二级预防重在筛查、普查、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的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即临床治疗),注重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三级预防措施的合理运用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5年生存率。 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生存率的提高,35%归因于一级预防,53%归因于筛查,12%归因于治疗的改善。 所以,强烈建议高危人群参加筛查普查,做到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消化内镜科